桂阳县洋市镇人口5.03万人,辖18个村,代表联络站5个,代表联络点10个,辖区内有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92名。近年来,洋市镇人大主席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和省委推进会精神,深入实施《湖南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找准职责定位,深耕主责主业,加强代表履职阵地建设,以“代表有约”活动为主抓手,拓展代表履职方式,激发代表工作活力,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党委高度重视,代表履职有保障。镇党委每年专题研究人大工作两次以上,尤其对代表工作提要求、交任务,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建立完善调研视察、学习培训、联系群众等制度,促进代表工作有效开展。除人大主席外,配备专职人大副主席1人、人大专干2人。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代表活动经费、代表培训经费、无固定收入代表误工补贴、代表履职阵地建设经费30余万元,代表工作实现由“我要经费”到“我有经费”的转变,让代表履职无后顾之忧。
二、搭建履职平台,联系群众有桥梁。在镇区规范化建设中心联络站、各村建设村级联络站的基础上,在群众经常聚集地设立“树下说事”“亭下议事”代表联络点,建立起“站”“点”互为补充的阵地体系。在代表联络站点,将代表个人二维码公布在醒目位置,并为每位代表制作挂牌,群众有诉求可以“码”上反映给代表。同时,采取市代表联片、县代表联村、镇代表联组,镇村两级联络站联动的模式,通过建立“固定接待日”“一月一走访”等机制,开展“农家夜话”“我与群众同吃一桌饭”等活动,架起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代表由原来的“进选区、亮身份、树形象”深化为“在选区、在身边、零距离”。
三、丰富活动载体,代表履职有活力。根据省、市、县人大常委会关于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履职的工作要求,镇人大主席团依托代表联络站,认真组织开展“代表讲堂”“为民办实事”“代表有约”等代表活动,激活了代表履职“这盘棋”。通过向下约访群众、向上约见职能部门负责人“双向约见”制度,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梳理汇总并加以研判后交有关单位或部门处理。对于群众普遍关注、镇本级能解决的民生问题,作为民生实事进行票决,让代表全程参与项目实施监督。对于资金需求量大、需要县级部门支持解决的问题,由县人大常委会转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今年以来,组织召开“代表有约”活动2次,收集民情民意600余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个,让一个个“问题清单”变成“惠民清单”。同时,在约访约见过程中,代表们积极化身为“宣传员”“联络员”“调解员”,深入群众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客观反映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诉求和意见,协助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四、坚持结果导向,建议督办有新招。近三年来,驻镇县镇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议51件。为推动代表建议高质量办理,镇人大主席团通过组织代表进联络站召开建议办理沟通会、建议办理评议会,打好“常规督办、重点督办、跟踪督办、联合督办”组合拳,推动代表建议有效落实。比如《关于对X056线道路提质改造的建议》,该条路改建工程原计划修建19公里,耗资1200余万,因资金短缺问题,约4公里未纳入施工计划,新的改造工程出现“断头路”问题,群众反映强烈。镇人大主席团立即组织辖区县镇人大代表听取部门专题报告、组织代表开展调研视察等方式,督促有关部门启动二期工程建设,目前这条路已全线通车,不仅让沿线20多个村庄的群众出行安全得到保障,还让当地的黄桃、西瓜、红薯等农产品“走出去”,更带动沿线的红色资源整合、提升,铺就一条乡村振兴“快车道”。